中国经济半年报:稳中向好,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

元描述: 本文深入分析解读2024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情况,从宏观指标、发展质量、发展环境、新质生产力、政策效果等多个维度进行阐述,并展望下半年经济走势,为读者提供全面、准确、有价值的信息。

引言: 2024年上半年,中国经济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下,展现出强大的韧性,总体平稳、稳中有进,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。这份“沉甸甸”的成绩单,既体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活力,也彰显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步伐。

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:亮点纷呈,稳中向好

2024年上半年,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、稳中有进,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:

1. 宏观指标稳健: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,就业形势总体稳定,物价水平温和回升,国际收支稳健

上半年,中国GDP同比增长5.0%,对于这么大体量的经济体来说,实现5%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实属不易。就业方面,尽管面临总量和结构性压力,但服务业持续恢复,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催生新型职业需求,就业形势总体稳定。城镇调查失业率稳中有降,平均值为5.1%,比上年同期下降0.2个百分点。物价水平温和回升,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(CPI)同比上涨0.1%。国际收支方面,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21.2万亿元,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,外汇储备稳定在3.2万亿美元以上。

2. 发展质量提升:产业升级稳步推进,智能绿色新产品表现亮眼,新技术赋能绿色发展

上半年,中国产业向“新”向“绿”转型态势更加明显,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.8%,比一季度提高0.6个百分点。集成电路、服务机器人、新能源汽车、太阳能电池等智能绿色新产品表现亮眼,产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,为经济发展积蓄了新动能。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催生新的消费场景,直播带货、即时配送等消费新模式不断涌现,带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.8%,快递业务量突破800亿件。

3. 发展环境挑战重重: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偏弱,通胀具有粘性,地缘政治冲突、国际贸易摩擦等问题频发

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,中国经济取得的成绩殊为不易。今年以来,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偏弱,通胀具有粘性,地缘政治冲突、国际贸易摩擦等问题频发,给中国经济稳定运行带来了诸多困难和挑战。

二季度经济运行情况:短期波动,长期向好

1. 二季度GDP增速回落:短期波动受极端天气、雨涝灾害多发等因素影响,也反映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困难挑战有所增多

二季度GDP同比增长4.7%,增速比一季度有所回落。对此,要全面地辩证地看,既要看到短期波动之“形”,更要看到长期发展之“势”。

2. 经济基本面稳固:经济稳定运行、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,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没有改变

二季度经济体量超过32万亿元,工业增加值、货物进出口总额都超过10万亿元,这些总量指标规模依然十分可观。就业形势比较稳定,二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与上年同期和一季度相比均下降0.2个百分点,客运量、铁路货运量、用电量等实物量指标保持较快增长,制造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扎实推进。

3. 下半年经济展望:稳中向好,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不会改变

展望下半年,外部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,国内困难挑战依然不少,但这些都是前进中的问题、成长中的烦恼,归根结底要在推动发展中不断加以解决。综合来看,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,稳中向好、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不会改变。

新质生产力: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

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。今年以来,中国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:

1. 科技创新引领: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,大国重器频频“上新”,科技自立自强水平持续提升

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。上半年,中国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,大国重器频频“上新”,国内首个“地面空间站”通过验收,C919大型客机累计交付6架,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,嫦娥六号实现月背采样返回,成功搭建国际首个通信与智能融合的6G试验网,科技自立自强水平持续提升,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了新动能。

2. 绿色低碳转型: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,清洁能源体系加快建设,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

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。上半年,中国新能源产业依靠持续的技术创新、完善的产业链体系实现较快增长。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4.3%,配套产品充电桩、汽车用锂离子电池产量分别增长25.4%、16.5%。光伏产业链增势良好,主要原材料多晶硅、单晶硅、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5.4%、43.6%、42.8%。与此同时,清洁能源体系加快建设,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有序推进,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。

3. 高水平开放:外贸出口质升量稳,进口规模稳步扩大,国际循环的质量进一步提升

上半年,中国外贸出口质升量稳,进口规模稳步扩大,对经济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。汽车、船舶、集成电路等产品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22.2%、91.1%、25.6%;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增长11.2%,占进出口总额比重提升至55%,外贸主力军继续发展壮大。

4. 基本民生保障:继续加大保基本兜底线力度,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,切实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

上半年,中国继续加大保基本兜底线力度,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,切实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。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同比名义增长5.0%。夏粮再获丰收,全国夏粮产量2996亿斤,比上年增产2.5%。主要能源供给继续增加,生产生活用能得到较好保障。

政策效果:积极推动经济平稳运行,引导产业转型升级

今年以来,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举措,比如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、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等,这些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:

1. 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:需求正在逐步释放,带动了相关设备生产较快增长,惠及多个重点行业

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,上半年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.3%,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.1个百分点,贡献率达54.8%。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引导居民消费潜力有序释放,对拉动汽车、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增长起到了一定的“催化”作用。

2. 房地产市场:活跃度有所提升,政策效应逐渐释放,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,但仍处在调整转型过程中

各地区各部门因城施策,积极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,扎实做好保交房工作,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,政策效应逐渐释放,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。上半年,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、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19.0%、25.0%,降幅比1—5月份收窄1.3、2.9个百分点。

3. 超长期特别国债、专项债:发行使用为投资增长提供了资金保障,推动重点领域、重点项目建设

上半年,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.4%,比全部投资快1.5个百分点,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.2个百分点。目前,2023年增发国债1.5万个项目已经全部开工建设。

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发展成就:全面深化改革,推动中国式现代化

党的十八大以来,中国全面深化改革,取得了历史性成就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坚实基础:

1. 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:2013—2023年,经济实现了年均6.1%的中高速增长,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,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过30%

2023年,经济总量超过126万亿元,按不变价计算比2012年增长92.4%,占世界经济比重达18%左右,比2012年提高约7个百分点,稳居世界第二位。人均GDP实现新突破,2023年达89538元,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2681美元,连续3年超过1.2万美元。

2. 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: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显著增强,科技创新持续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

2023年,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(R&D)经费投入强度为2.64%,比2012年提高0.73个百分点,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。截至2023年底,国内有效发明专利达401.5万件,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。

3. 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不断提升:工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,需求结构持续改善,消费主引擎作用进一步增强

2023年,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15.7%、33.6%,比2012年提高6.3、5.4个百分点。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82.5%。

4. 绿色发展迈出坚实步伐: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,清洁能源快速发展,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

2023年,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6.4%,比2012年提高11.9个百分点;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。2013—2023年,我国以年均3.3%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.1%的经济增长,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.1%,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。

5.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: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,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更加完善,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形成

2023年末登记在册经营主体1.84亿户,是2012年的3.3倍。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加快形成,货物贸易规模连创新高,从2012年的24.4万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41.8万亿元,出口国际市场份额从11.1%提升到14.2%。“一带一路”朋友圈扩容至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,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200多个城市。

6. 人民生活得到全方位改善:脱贫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果,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,居民收入稳步增加,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驶入快车道

2013—2023年,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6.2%。2023年,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49.7辆,是2013年的2.9倍。截至2023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.7亿人,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.3亿人,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。

7. 安全保障能力逐步提升:粮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,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持续提升,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取得突破

2023年,粮食总产量13908亿斤,连续9年稳定在1.3万亿斤以上,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90公斤,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。2023年,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48.3亿吨标准煤,比2012年增长37.6%。

展望未来:坚定发展信心,深化改革,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动力、添活力

当前中国面临的发展环境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,但总的来看,机遇大于挑战,办法多于困难。对此,要坚定发展信心、保持战略定力,紧抓一切有利时机、用好一切有利条件,深化改革,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,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动力、添活力。

常见问题解答

1. 二季度经济增速回落的原因是什么?

二季度经济增速回落主要受极端天气、雨涝灾害多发等短期因素影响,但也反映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困难挑战有所增多,特别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。

2. 下半年经济运行有哪些有利因素?

下半年经济运行有利因素主要包括:夏收粮油再获丰收,制造业规模持续扩大,世界经济温和复苏,国内居民需求潜力巨大,投资还有很大空间,政策支撑有力。

3. 如何看待新质生产力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?

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,它能够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,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,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。

4. 中国政府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?

中国政府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包括:加大科技创新投入,培育壮大新兴产业,推进绿色低碳发展,深化改革开放,完善民生保障体系,提升安全保障能力。

5. 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是什么?

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将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,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,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,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。

6. 中国经济发展将会面临哪些挑战?

中国经济发展将面临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偏弱、通胀具有粘性、地缘政治冲突、国际贸易摩擦等挑战,也需要应对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。

结论:

2024年上半年,中国经济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,总体平稳、稳中有进,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。下半年,中国经济发展将继续稳中向好,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不会改变。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,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,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,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动力、添活力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。